國視農快訊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村(農牧)廳(局、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農村局,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廣東省農墾總局:
根據今年中央1號文件和去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農業農村廳局長會議精神,按照農業農村部、財政部關于做好2020年農業生產發展等項目的要求,現就做好今年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通知如下。
一、總體思路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加快培養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確保今年保供給、保增收、保小康具有重要意義。總體思路是,以促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為導向,以滿足農民理念知識技能需求為核心,以提升培育質量效能為關鍵,深入推進農民教育培訓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培育農業經理人等經營管理型、種養大戶等專業生產型和從事生產經營性服務的技能服務型高素質農民100萬人,推進農民技能培訓與學歷教育有效銜接,加快形成促進高素質農民全面發展的政策體系。
二、重點任務
結合鄉村振興人才需求實際,用足用好財政資金,充分高效統籌使用各類教育培訓資源,扎實深入推進分層分類分模塊按周期培養,切實提高教育培訓內容的針對性、過程管理的規范性、培育結果的有效性。(一)全面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投入力度、覆蓋范圍和支持政策只增不減,進一步強化技能培訓,服務扶貧產業發展。面向貧困村培養“一村一名產業脫貧帶頭人”,幫助有勞動能力的貧困農民掌握1—2項脫貧技能,促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
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實現52個未摘帽貧困縣和5個定點扶貧縣扶貧培訓全覆蓋,指導各縣單獨制定工作方案。組織培訓機構送教下鄉,結合技術扶貧、電商扶貧和金融扶貧開展專題培訓,開設產業小班,加大實地案例教學,帶領農民“走出去”學習脫貧經驗。
加大貧困地區師資培訓,組織開發專門教材,鼓勵發達地區與未摘帽貧困縣結對幫扶。
(二)分類培育現代農業帶頭人。各省農業農村部門根據鄉村人才振興需求和現代農業發展進程,統籌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返鄉下鄉創新創業者和專業種養加能手等培養行動。
聚焦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需求,培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農業經理人等具有較強示范帶動作用的帶頭人隊伍,提升主體從業者生產經營能力。
深入開展返鄉下鄉創業培訓,推動農村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特別要加強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留鄉人員培訓,幫助其就地就近就業。以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大戶為重點,圍繞復工復產、保糧保供,加大專項技術技能培訓,提升產業效益,促進農民增收。
(三)推動農民學歷教育提質增效。深入實施“雙百計劃”,推進100萬鄉村振興帶頭人培養,打造100所人才培養優質校,探索涉農院校人才培養新機制新模式。加大政策宣傳和發動,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及新媒體手段開展農民學歷教育政策宣介,提高農民知曉度。爭取和協調政策,幫助農民減輕學費、雜費及學習生活負擔,支持更多高素質農民提升學歷層次。
各省創建3—5所涉農人才培養優質院校,納入各類人才培養計劃,聚合優勢教育資源向農民教育傾斜。推進優質院校涉農專業改革,圍繞區域農業農村發展建設新專業,推行農學結合、彈性學制培養模式,鼓勵優質院校在農業生產主體建立實習基地,提升產教融合育人水平。
創新機制推動高素質農民培訓與職業教育有效銜接,依托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舉辦高端人才培養班,鼓勵培訓機構組建學歷提升班次,組織有學歷需求的參訓人員與職業院校對接,建立培訓課時與學分轉換機制,形成一體化人才培養格局。
(四)健全完善教育培訓體系。加強系統設計,完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統籌用好各類教育培訓資源,調動社會力量參與農民培訓的積極性,提高農民參訓率和滿意度。充分發揮各級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辦學優勢,加強組織管理,推動優質資源向基層下沉,提高培訓規范性。
依托涉農職業院校,圍繞地方現代農業發展和全產業鏈需要,廣泛培養高水平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充分依托科研院所、推廣機構,鼓勵基層農技人員發揮技術服務優勢,開展技術培訓與跟蹤服務。
支持農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服務主體承擔實習實訓任務,鼓勵涉農高校、職教中心等發揮資源優勢,拓展面向高素質農民的培訓服務。引導專業協會、技術服務公司等主體進課堂,提供專項技術培訓服務。鞏固管理者隊伍,強化支撐隊伍,提升師資隊伍,培養一批農民講師,優化專兼職比例,整體提高師資水平。
(五)拓寬高素質農民發展路徑。以培訓為紐帶,促進參訓農民交流合作,依托協會、聯盟等組織協作發展。持續跟蹤農民訓后產業發展,開展政策宣講、項目推介、技術指導等延伸服務,對接金融信貸和農村電商,加大產業支持力度。舉辦論壇、展銷會、專業技能大賽等活動,搭建交流平臺,展示新時代高素質農民風采。
三、實施要求
(一)緊密圍繞產業需求統籌任務。要統籌制定本地區高素質農民培育實施方案,省級開展綜合型、復合型、領軍型示范培育,建設師資隊伍。市縣級重點開展主體帶頭人培育和專項技術技能培訓,開發縣域師資,遴選建設實習實訓基地。
要圍繞區域產業規劃布局解構任務,優先滿足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培訓需求,重點支持生豬生產恢復發展三年行動、大豆振興計劃、奶業提質增效行動等工作人才需求。
要以縣域為單位加大需求調研,圍繞2—3項主導特色產業集中開展。
來源:中國智慧農業網